精品全篇小炮灰在七零,燎的军官宠上天
  • 精品全篇小炮灰在七零,燎的军官宠上天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言蹊云浅
  • 更新:2024-03-31 20:07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8章
继续看书
最具实力派作家“言蹊云浅”又一新作《小炮灰在七零,燎的军官宠上天》,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,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苏茉杨素云,小说简介:“那好像是新来的知青,怎么掉河里了?”“真没气了!可怜呦,还这么年轻……”军装男见女人已经没了气息,赶紧对她进行抢救。“哎呦,怎么还亲上了?”翠花婶惊叫。……她被救回来了。两天后她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书了,穿到了早前看过的一本古早大女主创业文里,还狗血的穿成了开局就嘎的女炮灰。书中女主是一个勤劳智慧,有胆识的新时代女性。在改革开放之初,抓住机遇,果断辞职下海,最终发家致富,成为首批富起来的人。富起来后,她还不忘回馈社会。在她艰苦创业的过程,还有她与高官丈夫先前因误会而离婚,一对有情人分道扬镳。最后在男二的帮助下,两人消除误会,复婚后,幸福恩爱的度过余生。但是下海创业的启动资金,来自她死去的好姐妹。她成功后,每次有媒体采访,都要把帮助过她的人拉出来感谢一番,但却只字未提过给她启动资金的好姐妹。我穿成了女主的好姐妹?最后香消玉殒了?...

《精品全篇小炮灰在七零,燎的军官宠上天》精彩片段


苏茉抿唇笑了笑,没有说话。

穿书她都经历了,提个亲而已,没啥好紧张的。

婶子们刚离了知青点,便都八卦的围着李月娥问:“支书家的,你这是给了多少彩礼,这么厚一封。”

李月娥伸出四个手指头。

“四十?”看着不像啊,“难道是四百?”

李月娥点头。

众婶子都倒抽一口凉气,就是陆桂兰也不意外。

400块啊!

许多人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!

于是,继杨素云向苏茉提亲后,陆家给了400块天价彩礼的事,又席卷了陆家村大队。

李翠花听到消息的时候,脸瞬间就绿了。

难道是她想岔了?这个苏知青有什么了不得的背景?

不然李月娥那婆娘,怎么舍得给这么高的彩礼。

当初她老儿子娶媳妇时,她家也不过给了200块的彩礼,这都已经算高了,她老儿媳还是个领工资的工人呢。

李翠花越想越不对,整个人都焦躁的不行,花生也不摘了,在晒谷坪那里走来走去。

“翠花,你干啥呢?晃得我眼晕。”一个婶子有些不满。

“没事,中午吃撑了,消消食。”李翠花随意摆摆手。

众婶子面面相觑,这年头人都吃不饱,竟然还要消食。扯蛋也扯个真一点的。

有个跟李翠花不对付的婶子笑道:“别是看人家李月娥给了高价彩礼,心里惶惶觉得又要被压一头吧?”

李翠花正要开骂,忽然一顿。

对啊!说不定这就是李月娥的诡计,故意传出来给她听的。

那钱红封封着,还不是她说多少就是多少。就算没那么多,苏知青一个外地人,总不敢说出来公然打她婆婆的脸。

说不定就是觉得比不过她老儿媳,故意说出来膈应她的。

她老儿媳领着工资,苏知青在乡下种地,这是明摆着的事实,怎么看都是她老儿媳优秀。

那苏知青就算家里好一点,一年两年的,还能顾着闺女,三年四年的,时间长了,谁还记得有个闺女在乡下。指不定一辈子就窝乡下了。

想通了,李翠花瞬间又开心了。

“有啥好惶惶的,她给高彩礼是她的事。我家可不这样,我都是一碗水端平的,就一个给那么多,其他儿媳心里能得劲?这不是给自家找事嘛。”

李翠花说着,心里乐开了花。最好都闹起来,打起来,让李月娥没个安生日子过。

听到消息心里不得劲的,除了李翠花,还有陆桂花的亲娘赵九香。

亲家母这心怕不是偏到天边去了,她女儿那时,可才给了50块的彩礼。来提亲的时候,也才带了一小袋的白面。

说白了,就是看不起他们家。这些年,对他们家也是不冷不热的。

她闺女,可是给他们家生了两个大胖小子的功臣啊。

真是越想越气人。

赵九香花生也不拔了,跟小队长说要去放水,偷偷跑到陆桂花干活的地方,扯住她就问。

“你婆婆真给那苏知青400块彩礼了?”

陆桂花正为这事不高兴呢,之前明明说给200的,怎么又成400了。

“我也不知道,这种事,她怎么会跟我一个做儿媳的说。大家都这么传,那就是真的了。”

赵九香看着闺女这个样子,真是怒其不争。

“你说说你,怎么啥啥都不知道,你可是生了两个小子的,将来陆家有什么东西,也得是你占大头。这钱要都给出去了,你们以后分家还能分到多少?你给我支棱起来,回去就给我闹,听到了没?”

小说《小炮灰在七零,燎的军官宠上天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洗完澡,苏茉坐在房门口,一边擦拭着头发,一边思考接下来的安排。

原主虽然豪富,但她留下的东西,目前真正能用的,其实并不多。

两张存折的钱,不说这个年代不能跨省取钱的问题,就是能,没特殊情况,她也不准备动用。

苏仲黎留下的那八万块钱,是属于苏廷谦和苏廷德两兄弟的。原主父母的那3000块钱,她也准备留着,若有朝一日他们能提早回城,给他们带回去也能有钱用。

剩下原主那1030块钱,看着是很多,但在什么都要买的情况下,估计也用不了几年。主要是她没有票,许多东西都得去黑市买,那价格自然就贵了。

而且,她还得攒资本,等恢复高考后考大学,圆自己的清华梦。然后借着改革的东风,囤房子,做生意,发家致富!

所以,她得有进项!

靠什么挣钱呢?用异能催生水果蔬菜去黑市卖?

只能勉强算一个备选项。

水果蔬菜在这个时代价格低,卖不了多少钱。要卖也只能反季的时候去,卖些这边稀有的品种,才能卖的起价。

若直接跟黑市合作,蔬果不耐放,黑市的人估计也不敢大量吃货,只能小批量供货。但次数多了,风险也就大了,万一哪天倒霉被抓了,那可得不偿失。

所以,在没有找到安全的方式之前,这个只能算备选。

不过,倒可以去黑市的时候,顺带卖一点,挣点外快。

既然催生低价值的效益不高,那就催生高价值的。

她记得,东北是有不少野山参的。若她能找到野山参,那么她就可以催生野山参去卖。

她记得其他年代文中,一根野山参,都能卖一两百块钱。她若能两三个月卖一根,那与那些领工资的也没差多少了。

但这只能算私底下的收入,不能摆到明面上。

在末世苦哈哈的,在这里,她想过上能吃肉的日子。所以,她要想过的好又不被人非议,必须有一份摆在明面上的收入。

原主作为纺织厂的宣传干事,文笔还是很硬的。在海市的时候,就经常给报社投稿,几乎就没有不被采用的。

本来,这个特殊时期,投稿是没有稿费的,一般都是发点票证或者给个样刊。

后来,报社的编辑爱惜她的才华,给她申请了一个所谓“编外通讯员”证,就类似临时工,这样她的投稿就能算稿费了。可惜这个证申请下来才一个多月,原主就下乡了。

苏茉想了想,上个月原主貌似是收了二十多块稿费的。

【科普:1966年,文化部提出全国报社、杂志社、出版社采取统一的稿酬标准,著作稿每千字2~8元,翻译稿每千字1~5元。但文革期间,是停止向作者直接发放稿酬的,而是改为发样刊、票券或物品。直到1977年,才恢复直接发放稿酬。】

苏茉想起那堆书中好几本《人民日报金句》,以及后世听过的不少励志歌曲,觉得这个可以搞。

她一个学霸,学习学习,再揣摩揣摩,应该还是能搞得定的。

这样,她就有了一个明面上的收入。

这个时代,给报社投稿能被采用是非常有面儿的事,这样她在大队的地位也会提升一些,如果有什么竞争老师之类的职位,应该也容易一些。

干农活拔拔草种种菜的,她或许还行。但真要花大力气干的,她估计也不成啊,真是泪目!

而且,她记得,1972年M国总统尼克松就会访华,这些官媒都是狗鼻子,最能捕捉某些信号,到时候肯定会连载一些M国的小说来释放某些信号。

到时候,她也可以跟报社申请接一些翻译稿件,这样又多一份收入。

她打小接受双语教育,英语可不要太好。况且,原主也是会一些英语的,也不怕穿帮。

原主之所以能有那么多侨汇券,是因为原主的大伯爷苏仲清在建国初就全家移民外国了。

1955年,国家开始使用票证后,苏仲黎便给国外的哥哥去信,也不知他们兄弟二人如何谈的,总之此后每年,苏仲清都会给他们汇一笔款。靠着侨汇券的票证,原主家基本就没有缺票的时候。

广东省10元面值的侨汇券(侵删)

偶尔,他们也会辗转寄一些东西回来,其中就有英文书籍。苏廷谦年轻时候是留过洋的,会英语,所以也教了苏茉一些。

如今算来,她也算有挣钱三计了,就且先这些,后面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更挣钱的方式。

挣钱的事搞定了,现在就是买东西了。

她记得,书中原主父母会在半个月后,被下放到隔壁大队牛棚。

就原主什么御寒物资都没有带的样子,他们的境况更不堪,肯定也不会有,她得提前给他们准备好这些。

原主带的棉花票不少,但做这么多东西,肯定是不够的,她还得去黑市再弄点棉花。

弄了棉花还不算,她还得去跟别人学学如何做棉衣,不然父母的,她都不知找谁做。

至于棉被和褥子,倒是可以找人做。要是人问起,就说要结婚了,做来当嫁妆。

还有其他日用品,也要赶紧买回来才行,不然真的很不方便。

现在秋收已经接近尾声,而且原主干活也很慢,厚着脸皮的话,应该也能请到假。

所以,她准备明天请个假,去县城一趟。

把要用的东西买齐,顺便买个礼物感谢陆小兰这两天对她的照顾。

至于陆长征,就不用了,以身相许了都。

这样想着,苏茉又转身进了房间,拿出纸笔,给苏廷德写了一封信,明天去县城的时候,寄给他。

信中,隐晦的提及她听说父母下放的地方在她隔壁大队,她会想办法照顾,让大伯不要再奔走,免得被人钻了空子。

还有,就是告诉他,今年大伯爷的汇款应该快到了,记得安排人去签,免得便宜了别人。

虽然这个时期特殊,但国家正缺外汇,有人汇款,都是收的。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